《包容的智慧》刘长乐对话星云大师-经典美文
时间:2018-05-08 来源:5200情感文学社 作者:点点 点击:次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星云大师:有一次,赵州禅师和弟子文偃禅师打赌,谁能够把自己比喻成最下贱的东西,谁就胜利。赵州禅师说:“我是一只驴子。”文偃禅师接着说:“我是驴子的屁股。”赵州禅师又说:“我是屁股中的粪。”文偃禅师不落后说:“我是粪里的蛆。”赵州禅师无法再比喻下去,反问说:“你在粪中做什么?”文偃禅师回答:“我在避暑乘凉啊!”长乐先生:我们认为最污秽的地方,禅师却能逍遥自在。看来这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是空净之地,只要我们的心灵具足“出污泥而不染”的功力。星云大师:对。自然界本来就没有净秽、美丑之分,这些分别都是我们自己的主观好恶所产生出来的。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小时候曾在皇觉寺当沙弥。相传有一次朱元璋外出,回寺时夜深门闭,只好在寺外席地而睡。他望着夜空满天星斗,兴之所至,吟了一首诗:“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由此可以看出他的胸襟和气魄。虽是席地而卧,大志者胸中有的是“十方法界在我心”的旷达;而一个心量狭小又不满现实的人,即使住在摩天大楼里,也会感到事事不称意。所以,做人要先扩大自己的心胸,那么对于生活的点滴小事,不论衣食住行、待人接物、休闲独处,每一个时辰,每一个地方,都会感到称心满意,生活愉快。慈航法师曾说:“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但凡如此,宇宙之间,又有何处不是极乐世界呢?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时放下长乐先生:禅宗有首偈语说:“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这本来是写顿悟的感受的,但是在普通人看来,这也是得到功名、财富的人,一夜之间的转变。的确,在当前这个新经济时代,十年寒窗一夜暴富的例子比比皆是。那么,这个让普通人看来那么美好,那么值得追求的功名和财富,在大师您看来,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星云大师:事实上,凡事有因有果,世间没有不劳而获的道理,即使中奖了,发财梦实现了,也要有福报才能消受。我们希求财富,但财富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现在的社会流行“乐透”彩券,不少人都希望自己能奇迹似的中了“乐透”,一夕致富。其实,“乐透”的背后不一定都是好的,一种彩券的发行,并非“几家欢乐几家愁”,而是“少数欢喜多家愁”。即使真正中奖了,也难免会担心税金多缴,害怕邻居觊觎,唯恐“不乐透”的人来找麻烦。所以“乐透生悲”是必然的结果。话说有一个乞丐,省吃俭用后买来一张奖券,结果居然幸运地中了特奖。他欣喜之余把奖券塞在平时片刻不离手的一根拐棍里。一日走过一条大江,想到一旦领了奖金,就可以永远摆脱贫穷,再也用不着这根拐棍了,于是随手把拐棍往江心一丢。回到家,忽然想起,奖券还在拐棍上,一场发财梦正好应验了“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的谚语。所以,想要收获,先要播种,想要发财,还是要脚踏实地努力工作。佛陀终其一生,就是要对我们讲清这样一个道理:人间本来可以是天堂,可以享受美满长乐的生活,由于人们总是心系得失,不能抛弃你、我的分别,总是太喜欢自作聪明,所以总也不能拨云见日,明心见性,结果这个世界就一直鱼龙混杂,难成正果。一个人如果内心成天装满了阴谋、贪欲和愚痴,那即使他满身名牌,坐拥万顷,重权在握,又能得到谁的真心爱戴和尊重呢。一个慈悲而公正的人,即使他衣着简单,也不会减少别人对他的倾慕;因为内在的美,德行的美,是可以直抵人心的,这样的美就如空谷幽兰,自然高贵。所以,我们内心的净化才是最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为我们赢得尊重,还可以护佑我们脱离困厄,转危为安。长乐先生:吃饭使我们有足够的能量,喝汤可以调养我们的气脉,睡觉可以恢复我们的精神,运动使我们的肌肉更健壮。但是,现实中常常会为了吃饭追求口味而忽视了营养的合理搭配;为了达到什么标准而练习过度损伤身体;高科技的发明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但又会有人把高科技产品当作满足自己非法欲望的暗器装备。星云大师:这就是本末倒置,所以凡事要务本,不能以轻为重,以重为轻,做人处世也是一样的道理。长乐先生:从追逐立足之地,到追逐财富,追逐权势,这样仿佛具有惯性的徒劳过程几乎要伴随一生。即使明白了一些道理的人,也未必能真正做到“放下”。星云大师:关键在于放下什么,怎么放下。选择哪些是要放下的,哪些是要坚守的。光是提起,太多的拖累,非常辛苦;光是放下,要用的时候,就会感到不便。所以,做人要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时放下。对于功名富贵放不下,生命就在功名富贵里耗费;对于悲欢离合放不下,生命就在悲欢离合里挣扎;对于金钱放不下、名位放不下,人情放不下,生命就在金钱、名位、人情里打滚;甚至对是非放不下,对得失放不下,对善恶放不下,生命就在是非、善恶、得失里面,不得安宁。迷惑时的判断:止于至善长乐先生:儒家讲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由此可以看出,“定”是有前提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恐怕也是很多现代人产生迷惑的原因。到哪里为止呢?是不是一看到别人设围墙,我们就失望离去呢?是不是一看到拒绝的面孔,我们就避之不及呢?是不是永远要用别人的标准来丈量自己?是不是别人做不了的事情我们也无能为力呢?怎样而止,我们才不会自缚手足,或者无法无天?怎样而止,我们才能既保持快速发展,又保持社会公平、人心趋安?可见,如何知止,是个大命题。说回我们媒体自己。是不是看见人家关上大门,我们的记者就要掉头回撤呢?是不是人家端来两碗热茶、塞上一个红包,我们就把挖掘黑幕的事情抛到脑后呢?是不是一封锁现场,我们就只好坐壁上观呢?对于当今中国新闻媒体,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如果我们的每一次采访都要见“止”就“止”的话,可能永远无法看到真相,那要我们媒体何用?迷惑时怎么判断下一步呢?儒家教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为准则:止于至善。就是说,你要判断一下,你在做的这件事究竟有什么意义,目的是不是纯善,方法是不是合乎人道。如果你以善良的心做事,就一定能判断出这些行为的后果:你要做的是对公众有帮助的事情,还是利用工作之便,利用手中的“武器”,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别人的生活和健康。星云大师:人在迷惑的时候,往往会有许多心结打不开,这通常都是因为自己钻牛角尖,固执己见,听不进别人的逆耳忠言所致。所以当我们遭遇不顺、陷入烦恼的时候,无论迷惑、愚痴或邪见,只要不执着,就有办法化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能够不断寻求解决之道,就会有所觉悟,有了觉悟就会有受用,此即“迷中不执着,悟中有受用。”财富会空,真空能生妙有星云大师:有人问我,创建佛教事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说,利用每一天的零碎时间,用心思考。“韶光易逝,岁月荏苒”,光阴是最无情的,你稍不留意,它已消逝得无影无踪。常常会有人称赞那些有钱人:“哎,你好有福报啊!”其实,福报就像银行里的存款,即使数量再多,如果只取不存,也终会有用完的一天。所以,人人都应努力勤奋,否则懒惰懈怠,即使财神爷把宝物送来,也会因为懒得开门,而错失得到财富的机会。在佛经上,有一个譬喻:一个男人很有福气,祖先留给他很多的家产,结果他也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就连吃饭也要太太来喂。有一天太太有急事回娘家,临走前做了一个大饼套在他的脖子上,告诉他:饿的时候,张口吃就可以了。等太太回来,发现丈夫已经饿死了。原来他只吃掉了嘴边的饼,其余需要费点力气转动才能吃到的,却一点也没动。还有一个有关富翁的故事。这个富翁养了几个好吃懒做的儿子。他临死前把儿子们叫到床前说:“我在屋后的田里埋了几瓮银子,你们可以挖出来用了。”富翁一咽气,几个儿子立刻拿锄头去田地里寻找银瓮。从早到晚,几十顷的田地都挖透了,却没挖到银子。第三天第四天,他们又从头到尾挖了几遍,仍然一无所获。几个人垂头丧气,恨声不绝。看着播种季节已到,他们无可奈何地往地里撒上了粮籽。想不到,这年四乡八镇都闹欠收,唯独富翁家田里的禾粮长得又高又壮。原来,田地翻了多次,利于秧苗生长。这时候他们才知道,父亲并没有骗他们,土地本身即是金银,财富就掌握在自己手中。此后兄弟几个年年翻土耕种不遗余力,家道也更加富裕了。长乐先生:这两种结局说明了,懒惰懈怠是财富的天敌,如果能够改换心性,勤勉持家,财富终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星云大师:还有一个也是牵涉财富的故事。有一天,一位信徒向一休禅师告辞:“师父,我不想活了,我要自杀。我经商失败,无法应付债主们逼债,只有一死了之啊!”“难道就没有别的路了吗?”“没有了!我已经山穷水尽了,家里只剩下一个幼小的女儿。”禅师说:“我有办法帮你解决,只要你把女儿嫁给我。”信徒大惊失色:“这……这……这简直是开玩笑!您是我师父啊!”禅师挥挥手说:“你赶快回去宣布这件事,迎亲那天我就到你家里,做你的女婿。”这位信徒素来虔信一休禅师,只好照办。迎亲那天,看热闹的人把信徒家里挤得水泄不通。一休禅师安步当车抵达后,只吩咐在门口摆一张桌子,上置文房四宝,围观的人更觉稀奇,一个个屏气凝神准备看好戏。一休禅师安安稳稳坐下来,轻松自在地写起书法,一会儿功夫就摆了一桌的楹联书画。大家看一休禅师的字写得好,争相欣赏,反而忘了今天到底来做什么。结果,禅师的字画不到一刻钟就被抢购一空,钱堆成小山一样高。禅师问这位信徒说:“这些钱够还债了吗?”信徒欢喜得连连叩首:“够了!师父您真是神通广大!”一休禅师轻拂长袖说:“好啦!问题解决了,我也不做女婿了,还是做你的师父吧!”长乐先生:万变不离其宗,这也是“真空生妙有”的道理吧。星云大师:所以,我常常讲,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有佛法就有办法,只要肯静下心来,定下神来,倾听自己的心,懂得因缘际会的妙用,一切就会变得美好起来。不能圆融人我关系,是最大悲哀星云大师:社会上大多数的人,往往把宗教信仰视为求取荣华富贵的敲门砖,以为祭拜神明,就可以高官厚禄、事事顺心,不知道求财有求财的因果,信仰有信仰的因果,不可混淆不清。比如,有位年轻人热衷于事业,一心想发大财。他听说王爷很灵验,天刚亮就兴致勃勃地骑着刚买来的摩托车到王爷庙烧香祈愿。顶礼后他匆忙地跨上车,风驰电掣,路上突然出现了一块石墩,躲闪不及,当场毙命了。青年的父亲悲愤交集,怒气冲冲地到了庙宇,指着王爷神像破口大骂:“我的儿子虔诚地祭拜你,你却使他命丧黄泉,今天我非打烂你的神像,拆毁你的神座不可!”庙祝忙上前劝阻:“老先生,请不要愤慨,王爷感动于令郎的虔诚,也曾想救护他。可是令郎骑着‘野狼125’摩托车掉头就走,速度太快了,任凭王爷骑白马如何追赶都望尘莫及呀!”你看,这位年轻人不是不认真,很早就出门了,怕在路上耽误时间,车也骑得很快。但是他的方法不对。为什么?因为他满脑袋都是发财的念头,心思浮躁,结果发生了车祸。因此,不明白因果,不仅容易徒劳无功,而且即便一时有所得,也会留下严重的祸患。长乐先生:是啊。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先有后,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才能有个究竟。佛法中也有这一条:“不悟性德而修顽福,便成魔业。”星云大师: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因果法则,善恶好坏、吉凶祸福都是其来有自,如能明白因果,知道人生的究竟、本末,便能不怨天尤人,自在生活。反之,不能认清世间实相,不能明白因果道理,不能圆融人我关系,不能了知众生同体,这也是人生最大的悲哀。良知就是知耻、知愧、知恩长乐先生:有时候,当我们标榜自己是爱国主义者的时候,也许应该先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爱国,到底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忠义至诚,还是一种排除异己的方法?是虔诚无私地奉献,还是肆意挥霍占有欲的挡箭牌?星云大师:《阿含经》说:“以欲为本故,母共子诤,子共母诤,父子、兄弟、姊妹亲族辗转共诤。……以欲为本故,王王共诤,民民共诤,国国共诤;彼因共相诤故,以种种器仗转相加害,或以手杈、石掷,或以杖打、刀斫。”可见,只要所谓“爱”的情绪里面掺杂了私欲,那么,无论是“爱人”,“爱事业”,还是“爱国”,恐怕都暗藏着巨大的隐患。而这种以“欲”为基础的“爱”所演变成的家族、社会、国际间的争斗,自古以来,酿造了多少悲剧。长乐先生:在巴比伦花园那道因历经战火摧毁而残破不堪的墙上刻着一首诗:“多谢命运对我的宠爱和诅咒,我已不知道我是谁,我不知道我是天使还是魔鬼,是强大还是弱小,是英雄还是无赖,如果你以人类的名义把我毁灭,我只会无奈地叩谢命运对我的眷顾。”在伊拉克战争中,“凤凰”把这首诗做成了一个一分多钟的短片。一边是阿拉伯古老的民居和文化,一边是美军轰鸣的战机、军舰和滚滚推进的大军,巨大的时空落差和强烈的环境对比,让人对战争与生命产生了无数的困惑、无奈与疑问。直到战争结束,盘旋在他们心头的,还是那些隆隆战机掠过古老的阿拉伯土地和阿拉伯人头顶的强烈震撼。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安拉的子民在默默承担命运的“眷顾”,像荒漠一样忍受世代的苦难,也看到战争无法战胜时间的荒唐;战争既有正义的因素,也有残酷的株连。许多观众来信说,这个短片直刺人心,催人泪下,甚至比对战争的直播还有力量。当今世界上,那些把矛盾、对抗、冲突不断推向高峰的生化武器、航空母舰、洲际导弹之类,足以毁灭地球的高科技武器,不就是人类私欲膨胀的结果吗?对于我的爱国、“凤凰”的爱国,国外曾经有一些议论,说我们是民族主义者。我们知道,虽然“民族主义”是贬意的字眼,但即使在美国国内,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也总是不分你我。“凤凰”人的爱国主义也是多元的。我们不是文化自我中心主义者,也不认为自己是上帝的代言人,负有“领导”世界、“拯救”世界的责任,我们既热爱自己的国家,又尊重其他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星云大师:其实爱不爱国,不是智力测验,不是评定什么的标准,也不是斗一时之意气,更不是战争的借口。爱国,就是我和我的祖国的关系吗?或许关系好,我就大声说自己爱国;关系不好,一气之下,我说我不爱国了。但不爱国又能怎样呢?我可以摆脱一个中国人的身份吗?背井离乡或者离家出走的孩子,就表示他真的不爱自己的父母吗?长乐先生:中国社会是封闭得太久了。在漫长的封建历史进程中,我们的血脉里其实已经浸渍了很多难以摆脱的封建意识。虽然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把“四书五经”等先人留下的印迹当成了自我挣扎时的发泄对象,但却忽略了封建意识在我们心里根深蒂固的影响。当我们回头看的时候,每一个在中国长时间生活的人,都能体会到进步和发展的沉甸甸的分量。星云大师:世界大同要全民和谐,自己本身要有力量。现在中国人才济济,中国人的智慧已经为全世界所赞叹,只要再加把劲,成为世界的强国,有了力量,想要和平、和谐、慈悲喜舍……也就有办法了。长乐先生:作为传媒人,我理解的爱国,首先得有良知,这是从业的基本和根本。良知是一种天赋的道德观念,又可归为“三知”,就是知耻、知愧、知恩。有羞耻心,人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能知愧,知过即改,善莫大焉;知恩,则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一种品性的证明。良知决定你走的方向,还会决定你走多远。身临其境,方知别有洞天星云大师:佛光山原本只是一座荒山,当年由一对越南华侨夫妇借钱买下,想建一所海事专科学校,计划却因合伙人意见不和而夭折。这块山坡土地贫瘠,麻竹遍布,高低不平,他们到处兜售都无人承接,一家老小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后来,他们托人辗转找到了我,希望我无论如何能援手买下,并说如果还不了债,他们只有自杀一途。此前,我们看中了大贝湖的一块地,筹款准备签约了。我的一个弟子说:“大贝湖是观光胜地,我们在那里建寺庙,一定沾光,游客一定会顺道来参观、礼佛。”这一句话提醒我了,本来我建道场是要吸引中外人士“专程”来拜佛的。旅游顺便拜拜,不是我建道场的目的。而且,在大陆,佛教的名刹古寺,包括峨嵋、五台、普陀、九华等四大菩萨道场都建在山上,为什么我们不在台湾接续传统,也在山上开创一座佛教大丛林呢?于是,我当下就改变了主意,放弃那块“观光胜地”,也因此才有了今日的佛光山。40年过去了,在众因缘的合和之下,佛光山已从无人问津的荒山,变成了一个可以容纳八方聚集朝圣的殿堂。目前佛光山于海内外共有二百余所分院,开山至今一直致力于“人间佛教”的推动,以“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的理念,实践“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之宗旨,建立欢喜融和的人间净土。也希望大家在看佛光山时,不要只看外在的建设,还要看佛光山的内涵、精神和制度。长乐先生:对于佛光山,只有身临其境,才知别有洞天。我相信僧俗大众跨入山门的那一刻,都会被这里饱满的气场和气势所感染。另外,我能感受到大师在日常的语言和做事中也浸润着现代的禅意。请多给我们一些开示。星云大师:我在禅门宗下接受多年的教育,也能用禅心面对一些义理人情。例如:佛光山开山初期,经济拮据,一些徒弟想要补牙,送来报账单。一些执事为了省钱,都主张要节俭,但是我说:“尽管不能说一口好话,拥有一口好牙还是需要的。”多年前我在医院准备做心脏手术,开刀前医生问我:“你怕死吗?”我说:“死不怕,怕痛。”事后一位教授问我:“大师,您在手术的时候看到谁?”我说:“看到大众。”平时有一些游客到佛光山参观,在看过大佛城后,常以不屑的口气说:“佛光山都是水泥做的。我说:“我们只看到佛祖,没有看到水泥。”
(编辑:5200情感文学社)
上一篇:什么是你的心-经典美文
下一篇:放下,究竟是放下什么?-经典美文
推荐图文
- 何为苦,何为乐?-经典
没有一个人喜欢受苦,总是希望快乐,所以会趋吉避凶、趋乐避苦、... - 群处守口,独处守心-经
?群处守住嘴是要人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注意自己的语言。有的人... - 放弃一点,就能幸福一点
曾经紧紧的将它握在手心,它却像细沙一样悄然无情的从指缝间流失... - 注意你的磁场-经典美文
???? ???? 有的人似乎就是幸运,总是能遇上贵人,总是能撞到好的... - 无需证明-经典美文
?? ? ??好久没有打开电视,更没有看那些婚恋访谈节目了。现实的... - 科学解读“一见钟情”
????“一见钟情”是一种极之浪漫的人生体验,科学家可以从科学的...